找到相关内容27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 因 果

    轮回之理,想令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未知之何!  丙、结 论  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。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。众生愚痴,常住其中,纵受极苦,不求出。虽然所具佛性与佛无二无别,但由于颠倒迷惑,反而造作无量恶业。...,既使有治本的良方妙药,也必将失去了其用武之地!因果就犹如名医消肿的妙法。  因果妙理标本兼治。初机的人依之,可以改恶向善;大机的人依之,可以断惑证真。乃至于从博地凡夫到圆满佛果,都不因果一法。  ...

    释昌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060694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坛经》录校三题(一)

    、关于“福门”问题  斯本:  五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记五祖曰吾/向与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/不求出生死苦海汝等自姓迷福门何可救汝汝揔/且归房自看有知惠者自取本姓般若知之各作一偈/呈吾吾看汝偈若吾大意者付汝衣法禀为六代火/急急(第21页~第22页)[3]  敦博本:  五/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记五祖曰吾向汝说世人生/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生死苦海汝等自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0360889.html
  • 出离心为出世间善法之根本

    故而不染此世间相而求出之法,若出家者皆发出之心,对世间的种种皆能舍离,或在内心里下染著于此相,那就不会因此而造流转之业,更不会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,而耗神费心的追求,或制造许多纷争,来达到自已谋取...出离心为出世间善法之根本  继程  修持佛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出之心。出之心即是明见对世间相之无常,虚幻不实而能不执著,生起舍离之心。世间之无常幻相,世人因不知或执以为实,故因种种相生种种苦,修行之...

    继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2564046.html
  • 随业流转的天人:清净法师

    可怖畏。”三界充满了生老病死等众苦,逼迫着众生的身心,就如一幢着火的房子,不能安居。因此众生唯有修行精进,以求出三界,进而证悟涅槃,这才是究竟解脱之道。 “难陀尊者游天堂和...rdquo; 依靠佛陀加持,他回到了人间,由此真正生起了超三界的出离心。佛陀为他讲说圣法,他随即远离一切贪欲,获得阿罗汉果位,在佛弟子中,被誉为“调和诸根(仪容)第一”。原来他是&...

    清净法师

    天人|清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10935325506.html
  • 论五重唯识观

    唯有识就不会滥於外境,其次,诸愚夫迷执於境,起烦。生死沉沦,不解观心勤求出,故而说唯识,今其观心,解脱生死,而不是说内境如外都无。由境有滥,舍不称唯;心体既纯,留说唯识。  由此可知,唯识学说是承认有...而不言唯境呢?这是因为境是为冈,能生心果,故摄心从境,摄因从果,但心云唯,不言唯境。即境只是同一,其目的在於能解观心,勤求出。这样就要舍内境之滥,留心体之纯。  外境为什么不能为识所缘呢?解答是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647057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

    二会都是缓念此言非缓,就是不在缓慢求稍快。第四会“渐急念”逐渐快念,并带有急切感。第五会“四字急转念”,将原来的六字名号转为“阿弥陀佛”四字,并且要加快,有紧迫感。这种“转急念”要表达出急求出、请佛...念阿弥陀佛。著有《安乐集》二卷,立圣道、净土二门,认为只有净土一门是唯一出之路。善导先住在玄中寺听道绰讲净土要旨,後到长安,在光明、慈恩雨寺弘扬净土教义,继承道绰的传总,著有《观经疏》(俗称《四帖疏...

    蔡惠明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139561607.html
  •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

    千叶宝莲,世尊于莲上安隐而坐,周匝无量宝华围绕,一一华上化佛安坐,彼化佛亦现种种神变,天乐鸣空天花缤纷,人天大众叹未曾有,世尊欲调伏有情,说偈曰:“汝当求出,于佛教勤修,降伏生死军,如象摧草舍,于此...袈裟,头发髭须,自然除落,成就沙门威仪,徐步安详,犹如百腊比丘。“苦应知,集当断,灭应证,道当修”,佛为憍陈如尊者,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,五欲乐及无益苦行,开示涅槃寂灭、八正圣道中道之行,憍陈如尊者解...

    见页法师

    |历史|圣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4374018620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

    非缓,就是不在缓慢求稍快。第四会“渐急念”逐渐快念,并带有急切感。第五会“四字急转念”,将原来的六字名号转为“阿弥陀佛”四字,并且要加快,有紧迫感。这种“转急念”要表达出急求出、请佛接引的心情,从而...《安乐集》二卷,立圣道、净土二门,认为只有净土一门是唯一出之路。善导先住在玄中寺听道绰讲净土要旨,後到长安,在光明、慈恩雨寺弘扬净土教义,继承道绰的传总,著有《观经疏》(俗称《四帖疏》),正式创立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2243759.html
  • 佛陀于「占察经」中对末法的预言

    也像在行善积功,可是这些行为只是为名为利,为求名声和得以养身活命,所以大家都忙于世间俗世,虽然身行善法,可是心念却不纯正,以至于根本没法专心勤求出。   现在有一些人虽然好像是在行善助人、布施,可是做这些善事之人,有的是为名,有的是为利,有的更是借行善之名却做一些不法的勾当,很多人只是为了求得世间的名闻利养罢了,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布施,所以表面上好像是行了善、积了功,可是实际却无法出生死苦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350975.html
  • 总论菩萨道

    作如法便巧之答覆,更无所怖畏。不忘失一切智心不于余乘而求出能得圆满自在一切种利益有情无畏,谓听受有情的问难,能如法为彼等分别解说,以开解物心及断除疑网,说法教导而无所怖畏。  菩萨之十八不共法。出自...众生,不生厌。   七、证大果:大果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已断二障、二惑、二施,贪、瞋、痴永尽,超越有无、大小、一多、净秽、空有,已达到因圆果满的境界。在《解深密经》中,说明菩萨证得涅槃果位后,又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3853470.html